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可以看出,继2013年开启的媒体融合历经10余年的深化发展之后,系统性变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导方向。要有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就先要搞清楚面临的难题和关键症结有哪些?进而采取可能的对策来解决。
目标决定方向,科学合理的目标决定着方向和资源配置。长期以来,主流媒体在推进融合转型时,没有科学、明晰、持之以恒的㊣目标,导致融合转型过程中首鼠两端、游移不定。
媒体融合虽然已经历经10多年之久3d投影素材,但是绝大多数主流媒体目前依然幻✅想以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媒体,没有把互联网媒体设定为转型目标,更不用说把智能媒体作为转型目标。
毫无疑问,在当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主流媒体亟需通过“互联网+”和“AI+”彻底转型为智能媒体,当下尤其需要通过技术的强制内嵌来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主流媒体意识形态属性强,采取的国有体制机制,但是这种体制机制与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本质上是不兼容的,这注定主流媒体基本上不可能培育出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而主流媒体融合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兼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风险极高,需要愿意承担风险并极具创新能㊣力的创始人,并通过组建有竞争力的团队去把创意落地和实现商业变现。而国有体制机制下的高层和员工更趋向于避险,很难去从事具有极高风险的事业;二是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需要大量的融资来快速成长和✅㊣抢占市场,而在现有政策下主流媒体未上市之前是不允许引进民营资本;三是纯粹市场化的主流媒体设计了极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能够吸引顶尖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加盟,而且员工愿意承担高风险去获取高收益。而主流媒体则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采用的是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员工普遍缺乏动力机制去从事高风险的事业和工作。互联网媒体作为高风险的事业,失败的概率很高,但国有单位和企业一旦投资失败,就有可能被戴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甚至被终身追责。在这种情况下,“神圣”之人(即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没有任何个人利益)才能满足要求,但现实中“神圣”之人毕竟极✅少。四是互联网媒体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快,决策机制需要灵活来应对快速迭代需求,基本上都是采取扁平化的决策机制并赋予“听得到炮火”的人一定的决策权。而主流媒体基本上采取的金字塔式的决策机制,决策流程长、效率低下,尤其是决策成员的互联网等新知识的储备较少,导致决策的科学性不够。
基于㊣上述认识,主流媒体既需要彻底转型为智能媒体,但是其体制机制又决定了其很难办好纯粹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这就要求其必须实施“资源化”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体制性优势,获取数据✅等新稀缺资源,打造基本本地或者行业的“三智化”智能生态。
当下,很多主流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从业人员还幻想单纯依靠新闻来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高打“内容为王”的旗号,要求媒体在新闻生产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主流媒体已经陷入运营困境甚至一些主流媒体现金流已经断流的现残酷实。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互联网彻底颠覆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单纯依靠新闻来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成功案例没有。国内的自不必说,国外的“付费墙”等成功的案例也不是单纯依靠新闻的。
如㊣果要单纯依靠新闻,只有“被包养”一条路径,即由政府买单来解决主流媒体的生存问题,而主流媒体来负责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当然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市场压力,自身的市场化能力会越来越弱,进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传播能力和引导能力,最后可能会落到“被淘汰”的悲惨境地,历史上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下财政不充✅裕的情况下,“被包养”的路径越来越难走,需要想办法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
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采编人员为核心的人才结构,普遍存在“重采编轻经营无管理无技术”,新闻采编人员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占据着最核㊣心资源。认真分析主流媒体管理层构成就可以看出,除了由宣传部外派之外,主要由媒体的采编部门尤其是总编室员工升迁而来。
从媒体运作的实践来看,新闻采编人员无异是“秀才”,擅长舞㊣文弄墨,但是不擅✅长“舞枪弄棒”(不擅长经营和做服务)。在传统媒㊣体“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成立的时候,“秀才”们做好内容就可以了。但是在当下,主流媒体要重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单纯依靠新闻已经不可能重构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需要跳出传媒和新闻,打造基于当地和行业的综合服㊣务平台,但是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作为甲方和从事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秀才”们,是否有能力做好综合服务工作㊣呢?
从主流媒体目前的实践来看,“秀才”很难做好综合服务工作,原因如下:一是理念上很难转变,“秀才”们内心不愿意去从事综合服务工作,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二是能力上也不匹配,“秀才”擅长新闻生产和传✅播,但是综合服务能力却很匮乏。因此,这就要求主流媒体除了做好新闻生产和传播之外,需要搭建专门从事综合服务的队㊣伍。
长期以来,主流媒体采取的都是“资源化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性优势获取稀缺资源,用其对冲国有体制机制带来的制约,稀缺资源价值越大,则主流媒体发展会越好,反正则会发展越差。自从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严重冲击之外,目前已经把主流媒体之前所掌控的“报号、刊号、频道资源”等稀缺资源的价值稀释殆尽,主流媒体要实现系统化变革重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就要获取新的高价值的稀缺资源。
当下,主流媒体能够获取的高价值新资源有哪些呢?结合党委和政府手中的各类资源以及传媒业的实践,一是政府数据资源。数据资源的高价值毋庸置疑,关键是党委和政府是否愿意把其给予主流媒体。目前,浙江瑞安、浙江温岭、江苏江阴、江苏张家港等县级融媒体中心都成立了大数据公司。二是借助体制性优势,打造“三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江苏张家港融媒体中心做得最为彻底,浙江瑞安、浙江温岭、江苏江阴、江苏张家港、“我的长沙”、苏周到、南方+等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新稀缺资源的获取需要具备如下条件:一是本身做好了党委和政府交代的核心工作,即具备现代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舆论引导和服务能力获得当地主政领导的高度认同和信任;二是具备优秀的“三个一把手”,即当地主政长官、宣传部长和融媒体中心一把手。优秀的当地主政长官能够深刻认识到主流媒体的作用,把优质新稀缺资源给予主流媒体,优秀的融媒体中心一把手则能够做好舆论引导和服务工作,并把新稀缺资源用好用㊣透用足,优秀的宣传部长则是有效的桥梁。
实事求是地说,优秀的“三个㊣一把手”的协同可遇而不可求,这也是媒体融合工作整体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核心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秀才”们难以做好服务工作,打造“三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必须在优秀的采编队伍之外,构建起优秀的服务队伍。
全媒体人才队伍具体构建方面,一是可以按照媒体性质要求构建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二是构建较为优秀的技术队伍;三是按照综合服务平台的要求,构建优秀的服务人才队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